教育 = 教 + 育

 

本页内容:
1. 以前的教育理念是以“教”为主:   
教师要有十桶水,教给学生一桶水。但是谈到”育“,是指学生得到了多少,这其实是最难的部分,“育”包含时间、耐力、和互动。 

2. 她的心是关着的,     现代教育的主流的其中一点就是先建立信任,  很多时候,老师会常问:『这个问题大家听懂了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谢谢想想,问题的问法没有考虑学生的细微心理?学生怎么回答?大人们都知道这个心理,问问题可能会暴漏自己的弱点,会害羞,回答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 本页更多……

要先打开这颗“心”,才能把“爱”和美好装进去。   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步,建立“爱”,建立信任,把“心”打开。


3. 老师的最高境界      所谓好的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好好学都觉得有罪恶感,都对不起老师的,这种老师才叫好老师,也是师者的最高境界,也是所谓的只有亲其师,才会重其道的道理 .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的古训。英文视频:和学生建立关系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教室在求学生。

 

4.中西方关于“教育”(education)的含义的理解: 在中国,教育=教+育,“教”在于老师,“育”在于学生。 education,这个词也很好。它是由两个词根e和dec组成的。education=e+duc,e=out duc=lead,education也就是把每个人里面的好东西引导出来,more


还有:


 

郑强:如何当老师、教授 

  1. 1.要有真才实学,要守专业。

  2. 2.要爱学生,“本”是学生,“本”不是科研与职称。

  3. 3.要会沟通,包含和学生的,和与同事,的环境的。

90后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教和育。教为jiao4,念四声,指的是老师;育,则指的是学生。以前的教育理念是以“教”为主(教为jiao1,念一声):教师要有十桶水,教给学生一桶水。但是谈到”育“,是指学生得到了多少,这其实是最难的部分,“育”包含时间、耐力、和互动。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很伟大,但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更了不起。当年,安妮·莎莉文和Helen Keller建立师生“姻缘”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信任,因为残疾的孩子本来对世界缺乏“爱”,她的心是关着的,要先打开这颗“心”,才能把“爱”和美好装进去。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步,建立“爱”,建立信任,把“心”打开。

现代教育的主流的其中一点就是先建立信任,Khan Academy (TED-SalmanKhan:视频重塑教育)里面讲到很多的就是如何克服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障碍,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或者规避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信任。

所谓“规避”,Khan曾经举了一个有笑点的例子:他的侄子对他说,他们宁愿让老师的视频来教他们,而“不舍得”让做叔叔的老师本人来教他们。这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心理问题:在 老师的视频教学的过程里学生没有“丢脸”的心里障碍,也可以“没羞没骚”的反复重复让(视频里的)老师教n遍,直到搞懂为止,因为是视频嘛 ,不会麻烦老师,也不会有丢脸的心理障碍,也没有时间限制,也不会担心老师会不耐烦而感到心理障碍『该不该问哪』。

早期的教育,有强迫的含义,之所谓师道尊严;现代的教育,更多考虑了教育的心理和学生接收的层面。很多时候,老师会常问:『这个问题大家听懂了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谢谢想想,问题的问法没有考虑学生的细微心理?学生怎么回答?大人们都知道这个心理,问问题可能会暴漏自己的弱点,会害羞,回答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

TED视频 - SalmanKhan:重塑教育), 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更多:--》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教育心理:选择题的心理逻辑:

1.想不出答案来,怕结果太『花』,教师不好判题;2.学生不敢猜;3.已经给你选好了,给学生省力了,以学生为本,别太辛苦了;4.选择题可能会影响创造力;容易调研,否则不太容易出结果;5.选择题的心理学原理对于教学有参考价值,在教课的初期,老师和学生还没信任,学生的心还没打开,应尽量避免让学生有『丢脸的』心理压力。

 

老师的最高境界

所谓好的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好好学都觉得有罪恶感,都对不起老师的,这种老师才叫好老师,也是师者的最高境界,也是所谓的只有亲其师,才会重其道的道理(四川:因为喜欢老师 所以才爱学习 只有亲其师 才能近其道2015寻找最美教师颁奖晚会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I6KGNKGCUU/ )。

有2种老师供你选:

  1. 1.老师博学,师范师范,老师的“范”做得好

  2. 2.老师可以让你好,有本事让你好,对你有用

那个你更喜欢?

师道尊严

21世纪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师道尊严",师生的这种体系是敬畏关系,这是上个世纪和古代的中国教育传统。现在的80后教育体系,又近于商业,少了真诚。未来的0010后的教育 价值观和师生关系,是“爱”。老师要爱学生,要陪学生成长,教育以学生为本。当然,师者又要有真才实学,于丹,就是这样的例子。


 
 于丹和学生。20100327《非常向上》

以前看了于丹的讲课,都只是印象她是一个贯通学问的老师,比如说她真正活学了《论语》。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才体会于丹不是一个学贯文化古籍的书呆子,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真的把文化的真髓融入了她的生活,这才是活学活用。 于丹是一个真正的老师,老师,一要有自信的真才实学,而是要爱学生,这和郑强的讲法是一致的,当然,不光是讲,还要心口合一,对自己的心要诚实,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视频来自:

教师如何上第一堂课

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下面是进入课堂后的具体的实施步骤: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

这个开场白,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其次,要讲讲对所教授科目的认识,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四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

more: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14.html

 

教育、教课、

俞勇老师有个习惯,每个新学期开始,上课之前,都要先跟学生们“聊聊”。于是,新学期伊始,计算机系的新生们非常惊讶地发现,俞勇教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居然不是编程,也不是ACM队3次获得世界总冠军的辉煌,而是“大学会给你什么”。对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的俞勇来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授人以德是最重要的,当老师不仅仅是把学生送上领奖台那么简单。  

正是基于对青年学生的理解,俞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别样的方法。他在计算机科学试点班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以“黄埔军校”作为载体,介绍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把计算机科学试点班比作“新黄埔”,它承载着同样的历史使命,只有自己的科学家,才能振兴中华的再次崛起。老黄埔的校训是“亲密精诚”,寓意革命同志要相亲相爱,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人要诚心诚意,造就“顶天立地”和“继往开来”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军人,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这个班的班训是“携手·超越”,要求每一位学子每天把自己变得更强些,手拉手一起勇往直前,一同改变世界,体现“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计算机科学试点班的精神。   

俞勇老师从这第一堂课起,就倾力让每一位学子从其熟知的“具象”中获得持久的动力、激情和决心。从而,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再是张扬而是张力,不再是浮躁而是努力,不再是自私而是热心,不再是消极而是激情。  

 

俞勇热爱着自己的学生,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最终表现为始终如一的执著。俞勇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27年。  

俞勇喜欢观察学生,他要对每个学生都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和学生谈话,他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很聪明,自尊心也强,教育他们要讲究方法。有时候学生会很惊讶俞勇如此了解他们的想法,俞勇总是说:我看你们的眼神、表情就知道了。有人就说俞勇的眼睛很“毒”,学生有事总不瞒他。其实这是俞勇多年细心观察的成果。他常说:不观察他们,不了解他们,说出来的话和他们想的不沾边,怎么和他们沟通呢?又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学生也觉得和俞老师没有隔阂,没有“代沟”,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俞勇交流。俞勇尊重所有的人。他也要求学生们尊重身边所有的人。他常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是:打扫卫生的阿姨也许和你的成败有关系。每次俞勇带队到世界各地比赛,都有曾经的队员自费到赛场去给他们加油,平时的训练中,更会有已经毕业了的老队员从世界各地邮来资料。这是ACM的光荣传统,也是俞勇人格魅力的体现。  

俞勇总是在帮助学生。他非常愿意为学生做一点事情。俞勇跟学校各个部门都很熟,就是为学生办理各种事情熟悉起来的。很多参加ACM大赛的学生在比赛上花了很多时间,竞赛结束后,会有很多遗留问题,自己没法解决,俞勇总是不厌其烦地尽力帮助他们,哪怕他们不说,俞勇也绝对不会装不知道,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好。对自己的学生如此,对别的学生也一视同仁。有个学生要考交大的研究生,慕名给素不相识的俞勇打电话、发电邮了解政策和情况,俞勇每个邮件都回复,认真解释他所要了解的一切情况。后来那个学生真的考进了交大,他非常感动,来找俞勇当面致谢,觉得一个老师很有耐性地去做根本不相识的学生的工作,实在是少有。俞勇说:不要说学生有问题来找我,就是学生不和我说,我一旦看出他们有困难,我就会主动问他们,帮他们解决。有人问俞勇这么做能得到什么,俞勇深情地说:“从学生那里,我学会了怎样工作、理解别人、更加宽容!这是学生对我最好的报答。”  

“学生走上社会受到了单位的好评,家长走进校园把孩子托付给俞勇。”在俞勇看来,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总是笑容可掬的俞勇曾经当众泪流满面:那是看到刘翔力克群雄,获得110米栏奥林匹克冠军的时候,因为这情景像极了ACM夺冠;那是首次成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后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爆发出热烈掌声的时候;那是他率领的ACM队三次捧起世界总冠军金杯的时候……体育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让他振奋,而教师这个传承民族精神的职业更让他骄傲和自豪。他说,我愿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  

 

 

老师上好第一堂课的十要点

from: http://www.gzu521.com/

 一、备好课 新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一般都会很紧张,怎么才能不紧张呢?中国有句老话叫“ 艺高人胆大” ,你充分地备好了课,心里有了底,自然就不会太紧张了。 备好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深入研究大纲教材,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难点、重点;你要精心选材,联系实际,联系科学史方法论;你要考虑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你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 有时为了研究如何一下子吸引住学生,引出课题,往往要化很大的力气。 如果课备得好,上课时能做到一环扣一环,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也就不会出现什么课堂纪律问题了。如果课讲得有意思,学生十分爱听,违纪者也成了听众,也就没有违纪者了。如果还有违纪者,也会失去市场,甚至会遭到全班的谴责,这就是为什么优秀教师上课从来没有纪律问题的原因。

二、备好学生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你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课就备不好,你的第一堂课也必然上不好。 要了解学生的什么实际情况呢?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况,就是学生想不想学你的课?愉不愉快?为什么?二是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情况,学生会不会学?是怎么学习的?存在什么问题?三是学生的有关预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讲新课要用的有关预备知识是否掌握?有关能力如何? 老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上课必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因为老师讲的听不懂或者讲的太容易,而对你所讲的课失去信心或不感兴趣。 不知有多少老师因为上课前没有好好去备学生,结果第一堂课就因为不了解学生而败下阵来,后悔莫及。 了解的途径很多,如,看材料、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搞摸底测验、家访等等,如果对学生的情况摸的很透,还没上课,学生的名字都能叫出来,这就为上好第一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三、课要熟 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以后,老师就要不断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熟悉到讲课时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课就有了余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了。 上课时不看教案,又能把课讲的特别好的老师,最受学生的欢迎,也最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了老师的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课时不断地看教案,讲课时结结巴巴的老师,威信很快就会一落千丈。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备好课就来上课了,肯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要想上好第一堂课,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别熟练,这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四、活而不乱 一节好课,应当是活而不乱,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十分活跃,但不能没有规矩。因此,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比如,老师一开口讲话,全班必须立刻安静下来,不允许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的现象出现。老师不要因为违纪人少不影响上课而姑息迁就,一定要抓住苗头,严格要求。第一堂课要严,堂堂课要严,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五、教师的形象 老师一进教室,全班几十双眼睛就会聚焦到老师身上,老师的穿着打扮实际上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因此,老师上课时,对服装、发型和饰物全要特别注意,要和教师的身份相称。 教师的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要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个别老师的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披金戴银,或者不修边幅,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对学生的德育不利,也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第一次走进教室之前,对自己的服装、发型和饰物还是应当注意一下。

六、有激情 在上第一堂课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应当是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充满激情,自己的感情应当和讲课的内容保持一致,和上课的情景保持一致。经常用自己的感情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上课时,老师要面带微笑,讲话要幽默风趣,这样就能迅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知道,京剧演员特别注意用眼睛来传神,当老师的眼睛也应当能传神,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这种无声的语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课过程中、面对违纪现象也要有严肃的一面,做到爱憎分明。例如,突然停顿下来,或者无声的注视,以提醒违纪学生,制止违纪行为,做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七、多看闪光点 要想使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就要从第一堂课抓起。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表扬要真诚有感情。特别要学会在发现了班上的问题后,善于选择正面的闪光点,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坚持正面教育。比如,发现有不专心听讲的,就认真表扬听讲专心的学生。发现学生举手不积极,就大力表扬主动举手的学生。这样坚持下去,师生关系必然会越来越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八、以身作则 一个老师在课上、课前和课后的全部行为,都在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做人做事,老师客观上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老师必须从第一堂课开始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比如,按时上课和下课,上课从不看手机,作业批改及时,耐心辅导学生等等。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老师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热爱,这些都能迅速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增加上课时的魅力。
 

九、及时倾听 下课后别急着离开教室,应当在教室里呆一会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这时你可能会被学生包围,一般的情况是课讲的越成功,下课围着老师的学生就越多,这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你喜欢的程度。这时老师应当主动征求学生对上课的意见,非常耐心地倾听,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表扬或者意见都要表示感谢。
下课后,如果老师留在教室里,学生都不理采老师,老师就应当好好反思一下了:是课没上好?是对学生太厉害了?…… 要迅速调整改进一下才是。

十、做好课后笔记 上完第一堂课后,应当把自己经实践后的感受,以及学生的反映,及时记录下来。从此以后,要做到堂堂做课后笔记,逐步养成习惯。  课后笔记主要记录以下的内容:

1  上课的成功得意之处;

2、课上发生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应变处理的,并进行分析;
3、上课出现的顿悟、思想火花;
4、自己发现的不足或学生提出的意见,并提出解决办法。  

 

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能吸引人……

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之一。但是即使用上微课、微视频等新形式、新技术,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听讲,MOOC 学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是一条明证。很多开设慕课的教师都会绞尽脑汁地吸引、鼓励学生,哪怕只是多学一点点,也能让教师的成就感提升。

最受欢迎的特点一:短于6 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 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能吸引人?
基于edX 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 分钟。而且6-9 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 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 分钟。所以,“ 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 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 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 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 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
20136 月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表明:3-7 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 以上的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 分钟。其中75% 的视频时长在5-8 分钟之间,小于3 分钟的则不到6% ,超过10 分钟的不到13% 。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5-8 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最受欢迎的特点二:语速快很关键
视频短小又要包容足够的知识点,微视频的语速也很重要。
虽然统计数字表明语速和视频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 个单词,对应中文我估计少说得300 个字时,无论视频多长,比较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学习者,让他更加专注。所以,教师越热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学生。
语速加快,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产出的视频就可以接近甚至达到6 分钟的建议长度了。只要录课前做好规划,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学生可以自己重复看),剪掉“ 嗯” 、“ 啊” 等口头语,短小精悍的视频就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视频,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这就是微课视频制作必须要求老师具备的“ 语言观” 。微课视频大多数摆脱了在嘈杂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摄制的方式,而采用“ 可汗学院式” 视频(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 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而教师讲课时的头像和肢体动作不录进微课视频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甚至可以偏快,因为学生看视频时对于偏快偏难的地方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适当幽默风趣一点,能把电脑面前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


最受欢迎的特点三: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
微课十分短小,要做得精致,讲课教师的头像并非可有可无。
对大于6 分钟的视频,有教师讲课头像的和纯PPT 、软件操作等录屏式微课视频相比,前者收获的关注更多。我想,这是因为头像总在动,比一直处于静止画面的单调录屏更提神吧。我个人确实比较喜欢那种头像嵌入视频一角,即画中画的形式,但前提是PPT 把那一角特意留出来,头像不会遮挡该看到的课件内容。
关于头像,我们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不必完全照搬可汗学院式视频的方法,教师的头像在某种教学情景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况且中国学生受传统的班级教学影响深刻,没有头像的课,教师自己看着不习惯不自然,学生更会觉得,没有老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及监督,自主学习能力减弱,学习一段时间后估计也容易分神。因此,中国式微课视频可以走“ 折中” 路线—— 教师头像可以在片头片尾出现,中间偶尔出现,重要内容时可以出现,小结时也可以出现,甚至教师头像的画面位置和大小都是可以设置的。而这种在CS 录屏软件的后期编辑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最受欢迎的特点四: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
教师都习惯于教室的教学气氛—— 黑板/ 大屏幕、教鞭或PPT 激光笔、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学生全部面向教师,甚至安排一些学生假装听众来提起讲课的兴致。但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在教室/ 演播室配置昂贵设备录制的视频,在吸引力上其实不如更低成本的私人录制方式。教师坐着,面对镜头,背景就是办公室,像在做单独辅导一样地讲课,效果是最好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与坐在电脑前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最契合。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传统线下教育提示我们,面对面、一对一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坐下来直面镜头,就基本创造出了这种感觉。语言上再多用“ 你” 而不是“ 你们” ,用“ 咱们” 而不是“ 大家” ,气氛就有了。很多不谙此道的老师课程开头第一句话总是“ 同学们,大家好” ,这通常在那一刻就“ 出戏” 了。
这点很重要。微课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对一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是给学生看的而不是给老师看的。一对一学习里蕴藏着最扁平化的学习理念—— 学生直接与学习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交互,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即使有,也是学生在心里、一个人的思考与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 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暂停着去查相关资料弄明白相关基础知识后接着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提问题、做练习、做笔记,100% 掌握后再看下一个微课。这样的学习效率就特别高,且不会遗留下空白,差生就再也不会形成。


最受欢迎的特点五:手写屏/ 笔是最值得购买的录课设备
可汗学院的视频是典型的手写笔(板)应用,所以有学者干脆将这种视频称为“ 可汗风格” 。统计表明,与传统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在可汗风格的视频中投入1.5-2 倍的时间。老师边讲边画,确实很像一对一讲题的感觉。或者在一片白板/ 黑板上用板书讲课,或者在ppt 上勾画要强调的内容,手写笔的效果远胜过鼠标单一的指示与播放,它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该看哪里,并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同步思考,从而实现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
对于数理化偏理科或美术科的老师来说,一支几十元或者高档的几百元的手写笔实在是太值得投入了。
用鼠标是很难“ 写” 出好板书的。手写电磁屏和手写笔是非常值得配备的微课视频录制工具。


最受欢迎的特点六:学生越活跃,成绩越高
什么时候选课的学生最活跃呢?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正式开始前半个月,到课程第一次作业截止这段时间里选课的学生,其中的活跃者比例远高于其它时间选课的。所以,MOOC 课程宣传的最佳时机,就是开课前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开课时间起,哪怕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加入到课程但只看视频的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他们虽然不交作业、不考试,但也能从视频中有所得,这也是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有些MOOC 课程结束后就彻底关闭、连视频都不给人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另外,60% 的学生是在课程开始前选课的,所以足够长的预告期还是有必要的。
基本上,学生的最终成绩和他在看视频、做测验、交作业和参与论坛互动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也应了那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老话。但“ 读论坛” 这项活动有个独特现象,在80-100 分这个区间会变成反比,也就是分数越高,论坛看得越少。这说明学霸对论坛的依赖不高。论坛主要服务于非学霸。但不要以为学霸对论坛就没贡献,事实上他们很重要。统计数据表明,占据论坛沙发的学生其论坛活跃度都很高(侧面说明人数少),而且他们的平均成绩也在80 分之上。

统计表明,并没有任何视频成为明显的学习终结者,但确实有些作业题目成为障碍,大量的学生被挂在上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说明学习中止的很大原因是遇到困难,而非单纯的懒惰。如果能在解题过程多提供一些帮助,如志愿者在线辅导答疑、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定期的学习诊断报告与建议、进阶式积分式的学习激励机制等,可以帮学生走得更远。


最受欢迎的特点七:教师先洗脑,才能做好在线课程
这两篇论文的分析虽然还谈不上全面、严密,他们自己也坦诚有漏洞。但瑕不掩瑜,这些结论还是很有指导性,并引人思考的。它们坚定了一个观点—— 一定不要把课堂讲课的习惯与模式照搬到在线课程中。
授课是一项以对象和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在线课程的授课对象构成更复杂,包括年龄、基础、地域、作息习惯、文化背景等,学习目的也多样,如拿证、深入学习、大体了解、解决手头问题等,再加上学习工具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可想而知照搬课堂授课的效果会多差。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并放下自己赖以成名的传统教学习惯与观念,用“ 小白” 的心态重新学习如何在线授课,是扎实的第一步。

 

最近有两篇分别基于Coursera 和edX 数据的论文令国内学术界大为感兴趣:论文《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of MOOC Videos 》由MIT 的博士生、博士后,及edX 工程副总裁共同撰写,分析了edX 上690 万条视频观看记录,统计后得出:怎样的视频更吸引人。论文《Engaging with Massive Online Courses 》由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教授合作,通过挖掘Coursera 上Machine Learning 和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两门课程各三次开课的数据记录,分析了最终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课程论坛活跃度。
两篇论文从课程制作和授课过程(运营)两个角度分析了如果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令人惊讶,对开课教师以及平台设计和运营都很有借鉴意义。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与高校微课建设特聘专家、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特别将其主要结论摘录出来,并结合实践经验加以判断和评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MOOC 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其分析,学到怎样录制更有吸引力微课作品的捷径。

教师必须知道的65 个课堂细节

2014-08-12   燕园国际教育

1 .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2 .巧用课前三分钟

有效地用好上课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3 .第一印象很重要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圆满些。

4 .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做一个真实的人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坦率地以“ 真实的人” 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6 .要了解你的学生

  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意地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11 .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12 .课前要“ 胸有成竹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22 .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29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老师站到学生中浊,忘掉自己是老师,这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30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 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

more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14.html

 

清华推荐的24 本精品读物,

1 、《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 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 意义疗法” 。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4、《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 莫提默· 艾德勒 / 查尔斯· 范多  

  你会阅读吗?莫提默· 艾德勒告诉你,阅读并非那么简单。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本书介绍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读书用手册。

 

19、《惠普之道》—— 作者: [ 美] 戴维· 帕卡德

 

  《惠普之道》是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 帕卡德所写的创立惠普公司的故事,本书文笔通俗简练,前半部分叙述惠普公司的创业经历,后半部分阐释惠普公司的价值观、宗旨与做法。惠普公司是硅谷的纪念碑和常春藤,惠普公司以其健康的绩效、良好的企业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书阐释的“ 惠普之道” 被许多卓越的企业所效仿,本书是所有对创业和企业管理感兴趣的同学的必读书。

 

20、《麦肯锡方法》—— 作者: [ 美] 埃森 ・ M拉塞尔

 

  《麦肯锡方法》披露了麦肯锡小心守护的一系列管理技巧—— 那些可以帮助任何水平的任何人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的工具。这是一套你可以应用在任何社工、实习、团队管理中的方法,像你的咨询顾问一样,为你指出通向成功的解决方案。这是从事咨询行业的必读书,也是希望丰富管理素养、提升自身领导力的同学的良好参考。

 

24、《浪潮之巅》—— 作者: 吴军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这是一本讲述 IT 行业历史的经典著作,作者吴军博士曾是 Google 公司的搜索专家,本书值得所有理工科学生和商科学生好好阅读。

………………………………

more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14.html

观点】杨绛: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婚姻

您从小进的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清华、牛津,都是好学校,也听说您父母家训就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杨先生,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算“ 好的教育” ?  

 

杨绛 <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我体会,“ 好的教育” 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

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 媳妇” ,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 下嫁” 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锺书说他“ 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 自由” ,与“ 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 穿隐身衣” ,“ 甘当一个零” 。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 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的“ 自由” 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杨绛

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 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 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 隐身衣” ,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 零” ,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孔子“ 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那一段话,已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不过也只说到“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期颐之境,几人能登临?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吗?能谈谈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吗?

 

杨绛

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 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

more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14.html

郑强演讲视频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 more: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14.html

  •  

……………………………

 

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是网上视频教学和老师课堂参与的共同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新颖的O2O教育模式(Online to Offiline)。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即利用互联网的视频课程,佐之以老师在课堂的协调和帮扶,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达到教育中“育“的最大效益,毕竟,教育的重点在于“育”,在于以学生为本,学生真正学到本领,才是教育的真真目的;而不是以“教”为本的传统教育,教师教的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来的更重要。
 
==》下面是抄的 http://www.duokan.com/book/90190  可改写,重点是“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从远程指导表妹数学,到拥有163.3万订阅者的在线学习网站创始人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家萨尔曼•可汗,传递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先锋力量
比尔•盖茨怒赞!戈尔联袂推荐!

MIT和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缘何放弃金融分析师工作投身教育事业?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它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
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下面是抄的 http://www.jyb.cn/book/jssf/201410/t20141016_601290.html  可改写,重点是“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看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一书和“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视频,我认为“翻转课堂”从教育教学观念,到教育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是一场很有意义的变革。有必要进行一番梳理,把其中对我们最有启发和借鉴之处介绍给广大教师。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疑问。这个概念如同萨尔曼•可汗所说,在可汗学院成立之前就已存在,不是他的发明。不过以“视频授课”为标志的新技术运用是萨尔曼及其团队推进的“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所讨论的“翻转课堂”正是“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下的翻转课堂”。
  传统教育教学重视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统一,常常忽略学生学习效果的完整性。而“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核心观念是“注重每位学生学习效果的完整性,在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上让学生自主安排、自我把控,并研发全新的技术手段,使得教师可以关注和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这样的“翻转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个性需求,它突破了那种只重视教师设定之下的统一,无视学生个人差异和个性需求的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是全新的信息时代重视个性化需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翻转”了什么
  除了视频授课,萨尔曼•可汗研发了反馈学生学习状况的升级版软件“知识地图”,并绘制了以“天”为单位的表格。学生的答题数、正确数、错误数、连续正确数以及答题总时长记录在单元格中,电子表格让教师直观地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而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萨尔曼•可汗建议把统一的寒暑假确定为学生的自由休假,在放假天数一定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程度、自我需求等因素,作出自我安排。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进入马克堡学校校园,大胆地进行了“年龄混搭”式的教学尝试,与传统的“按照年龄分班”相比效果良好。萨尔曼•可汗认为混搭使得年纪小的孩子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寻求帮助的依靠;而年龄大的孩子则更容易在榜样作用的激励下,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帮助他人。这样的混搭班级,学生关系融洽,更容易在课堂上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这样的课堂,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合作学习者,自身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激发,任何个性化的表达和要求都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学生懂得倾听和对话,是多元价值的维护者,且具有评判性思维,敢于质疑权威,也能理解和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无论是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还是对寒暑假传统的质疑,萨尔曼•可汗的根本着眼点无疑是学生自由选择权的归还。
  萨尔曼•可汗还提出以“教师团队”教学来替代“单个教师”进行科目教学的构想。他认为教师团队的教学,可以弥补单个教师的不足,发挥每位教师的所长,学生则可以吸取教师所长,领略思维的多样,从而真正感知和理解多元的意义。不仅如此,萨尔曼•可汗提出的“教师团队”教学还着眼于教师的个人权益,这种团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摆脱日常工作的琐碎和劳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更自由地安排个人休假。
  萨尔曼•可汗反复提到新的技术时代,老师的作用更为重要。在现实环境之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丰富的生命需求,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封闭的知识和学科范围。教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教师权利的关注,如萨尔曼•可汗对教师休假的自由非常重视。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更具突破性的是“有秩序的混乱”,完成了既定学习内容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打破了学科限制,如数学课,学生可以画画和谱曲。这种“有秩序的混乱”已经成为现实教学,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可汗学院”的课堂致力于全新课堂文化的形成,它力图打破学科限制,使课堂变得开放、多元和具有创造性。课堂是平等对话、互相合作的平台,师生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除了创建可汗学院独具特色的“知识地图”,在它的测试系统中,把“连续答对十道题”确定为测试标准。除了“连续答对十道题”和“创建更加丰富开放的试题”之外,萨尔曼•可汗和他的团队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评估体系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体现学生创造力的作品集。萨尔曼•可汗创设的评估标准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意志、责任、天赋、创造、帮助他人的能力和热情。从注重学习结果的分数到关注个人学习障碍的发现和解决,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到立体的全面评估,萨尔曼•可汗的这套评估标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提升。
  萨尔曼•可汗重构了知识序列、知识重点和检测标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帮助,这体现了一种开放的课程观,它引导学生洞察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体验,而不仅仅着眼于学习的结果。
  “翻转”背后的奥秘
  “翻转课堂”被引进之后,很多老师只是把它看作单纯的教学模式,无视它对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权利的全新理解和实践,这样的误读源于教育观念的封闭。
  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变革,要想推进真正的教育变革,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教育观念尤为重要。每种教育观念、所有的教育主张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都能被传播讨论质疑和实践,也只有这样,每位教师、每所学校、每座城市才能判断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引发真正的变革。
  教师专业资格是入职的必需,但是这种专业资格往往会让教师自以为是地垄断教育教学真理,甚至害怕失去教师的特权地位,对所谓的教育传统过分强调、迷恋,不去理解和探究新的教育观念。而开放多元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的是教师具备开放的心态与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吐故纳新完善自己,对新的观念和思维充满着好奇和渴望,并勇于尝试。
  教育和教学本是一个充满创造个性与变化的领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去应对每间教室每位学生具体且琐碎的问题。教育权力部门放弃对于垄断教育观念的迷恋,促成开放多元教育观念的形成,全社会所期望的教育变革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石玫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第八中学)

==》下面是抄的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学习体会http://teacher.czedu.gov.cn/blog/u/%E7%8E%8B%E4%BD%B32012/Blog/archive/2014/08/23/32962.aspx  可改写,重点是“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今年暑假,我选的书目是可汗学院的创设人萨尔曼•可汗所著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从前年暑期校本培训初次接触e学习了解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及可汗的故事到到去年的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今年的校本培训再次密切数字时代教学的变革,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已经势在必行。作为互联网教学视频的发起者,萨尔曼•可汗创建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目前这种学习模式也逐渐被中国的教育所采纳并本土化,如今会制作优良的教学微视频已成为教的必备技能之一,所以今年暑期选择这本书,想更深入的了解可汗学院,可汗的教育理念。学习下来,可汗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学习和深思,有些理念个人十分认可,但很多观点我也有些不同的想法。

精彩书摘1:此外:科技进步还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好处:互联网让教育唾手可得,无论是知识还是机会都能更加公平的获得。

学习感悟:为什么比尔盖茨评价可汗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并且获得盖茨基金会500万美元的资助,我想这个就是最好的解释吧: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教育变得公平。无论是教育资源发达地区还是贫瘠地区,只要打开电脑,收看到的教学视频内容都是一样的,并且是免费的。

反思困惑:要真正实现可汗所说的借助现代技术达教育的公平,可汗学院模式的推广必须有硬件条件的支撑。可汗在书中也提到了结合设备损耗及使用年限能情况,每名学生平板电脑的使用成本不到2美分,政府都能承担,但事实上贫富的确在电脑使用普及上的差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平板,尤其是低龄儿童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精彩书摘2:每当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希望学生能立刻给出答案,而这一过程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因为学生不想让老师失望。

学习感悟:可汗在书中提到,学生的在某一时段的差异并不能给学生下结论,因为学生学习的步调是不一致的,另外理解的快并不能一定代表学生聪明,学得慢也许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存储得更为长久,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可汗学院制作的教学视频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遇到不懂的能随时暂停或者往后倒退,或者重复看,这就为不同步调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大的支撑和帮助。

反思困惑:可汗的这种教育观点个人认为对我的最大教育意义是:在课堂上如果提问学生,那么必须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否则就不要提问。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进度,所以每个问题如果都留给暂时步伐较慢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么肯定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针对难点重点制作微视频,让学生自己把握思考的时间,自己掌握教学的进度和节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化学习的要求。

精彩书摘3:现有的教学制度是瑞士奶酪式的,充满了漏洞,学生会因为这些漏洞的存在而停滞不前,需要把所有知识的漏洞都补齐,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只是学习,需要非常健全的考试制度来做衡量,如连续答对十道题等方式 。 

学习感悟:可汗用打地基的方式做比喻,房子不可能打75%或者80%的基地就算是一栋合格的房子,所以现行的考核方式认定学生60分为及格,80分为良,90分为优也是不合理的。学生只有全面扎实掌握相应知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我看来这个可以理解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初中化学为例,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各类化学反应的熟练掌握等基础知识是解决综合实验题的基础,没有这些作为支撑,是不可能解决综合实验题的。

反思困惑:可汗提到的知识掌握100%的程度才能算学得足够好,才是一块没有漏洞的奶酪。但现实中,任何一门学科,学生就某部分知识点达到100%的程度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有些知识点掌握的较为欠缺对后续某部分学习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关键是看知识联系的密切程度。

精彩书摘4:瑞士奶酪式学习的另一个危害是他们很难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

学习感悟:可汗以代数学习为例,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重要性,计算实际成本,物体在太空中的动量,确定新产品的合适价格才是代数的真正魅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也是如此,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记忆不是化学的全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关联能力,让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案例做关联,关联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

反思困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也一直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很多时候感到知识贫瘠,所以教师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多学科知识的供给、关注时事新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一桶活水。

精彩书摘5: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被迫按照相同的节奏接受信息,这导致差生跟不上进度,优等生觉得单调无聊,在这样的课堂上,是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新课程,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给学生答疑解惑,也将家庭作业的一部分搬到了课堂。

学习感悟:家庭作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因为习惯了而理所当然,难道真正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吗?的确通过作业能发现学生的问题,但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时间,事实上,很多时候因为课时的紧张,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些作业做了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的只是打击学生,原来我学得是这么差。

反思困惑:对于翻转课堂,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内容有效选择。个人认为,最适合翻转课堂的是复习课教学。初中化学差不多有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复习课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差生跟不上进度,优等生觉得单调无聊,如果把复习的内容,知识点用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先预先复习,课堂上就是根据作业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效果会更好。但是这种学习形式如果保证学生的自觉性,是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种新的事物,我觉得首先要勇于尝试和学习,同时用批判性的视觉去思考,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微视频,慕课,翻转课堂这些名词不再是书中听到,而是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和校园中时,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否则就要被淘汰,现实很残酷。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者:丹尼尔,来源:丹尼尔先生(ID:MRDANIEL777),经授权发布

01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什么是好的教育?

显然不是教导学生外在的知识,而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世界。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

一个人从小的教育,决定了他未来的走向。大家对中国的教育表示都很失望,很多人都会归罪于教育体制。

不过也能理解,每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从不将指头指向自己,总是在外部找借口和理由。

事实上,很多问题本身源自于我们自己。

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直接决定了小孩的价值观和成长方式。

小孩最深的认知,最重要的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学校。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批量生产的‘老师’,他们的质量如何,没有谁能保证。

此外还有,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复杂。在这个层面,显然学校要比家庭复杂。

如果失去家庭这个教育的重阵,再指望学校的解救,除了无济于事,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中国,很多家庭忙着赚钱,只是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一切全权交托。




似乎这就代表了重视教育,其实这恰恰是最不重视的表现。




倘若重视教育,理应先懂得教育的方法,而不是随意的交给第三方,不论这个第三方是老师还是学校。




作为家长应该承担首席教育官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作为老师更应该学会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当作一个职业。



02

大多数中产家庭,擅长打压式的教育,比较式的教育,限制式的教育。




大多数海外家庭,流行鼓励式的教育,尊重式的教育,引导式的教育。




凡事都需要换位,包括教育子女。因为迟早家长也会接受子女的教育,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如果想要得到正面的教育,家长也需要正面的教育子女。





举一个简单并且相对敏感的例子,就能明白了。




如果家长日后不想被子女数落说,你看谁家的老爸一个月就赚1000万,你呢?天天只守着房子收房租。




转过头来对老妈说,你看谁家老妈,没事还学学外语和手艺,你呢?天天没事只知道打麻将。




导致以上这样的结果,必定有原因。在那个时刻到来之际,家长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健康完整的三观,以及更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不要从小就指着子女的头说,你看看谁家孩子得了100分。你怎么才这么点分?你看看谁家孩子钢琴小提琴都会,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怎么会这么笨呢?




这样训斥的教育方式,小孩会牢牢记在心里。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以同样的方式'回赠'给家长。




他们可能依旧很孝顺,但家长需要忍受这样或那样的比较式说话。因为曾经,他们也被这样教育过。小孩都是看着大人说话,学着大人的样式长大的。



03

这个世界永远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爱之人的世界。




想教育小孩,先端正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才是最直接有效,和健康的教育方式。




一万句话,远不及一个真实的行动。




《圣经》马太福音7章12节说到: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下面这个著名的TED演讲,是由美国教育家丽塔 • 皮尔逊主讲。




Pierson 成长在教育世家,是一位拥有40年教龄的教育家。

 http://i.youku.com/i/UMTc4NDYyNTUyNA==/videos

Pierson 激情澎湃的演讲,告诉我们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Relationship」是多么重要。




改变孩子的内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 Self-esteem。




演讲者:美国教育家 Rita Pierson




真正的教育,需要将小孩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引导,而不是直接想当然的给予。教导他们自信而不自满,独立而不孤立。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自理能力、谦逊能力...




所有好的教育,都带着智慧的光芒,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看看上帝都怎么爱我们,和怎么教育我们的?





我们向上帝祈求智慧,祂却给我们问题;我们解决了问题就拥有了智慧。




我们向上帝祈求希望,祂却允许黑暗临到;我们走出了黑暗就拥有了希望。




我们向上帝祈求成功,祂却给我们挫折;我们走过了挫折就拥有了成功。




在看似悲观的世界里,积极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的阳光才会洒满心田。




只有拥有了克服困难,和承担责任的能力,艰难险阻才会显得微不足道。




不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抑或即将成为家长,要知道不管追求的事业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他们是你一生最宝贵的产业,胜过手里的金银财宝。




真正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人格的本质上。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作者简介:丹尼尔,一位有信仰,爱生活,爱思考,爱旅行的男子,梦想实践者,用活泼的生命,为美好的的理想学各样的知识,过精彩的人生,做美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