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
发现与发明……科学家与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的思维取向
“发现”是指已经存在的东西,“发明”是指创造没有过的东西;“发现”是科学,“发明”是技术,是工程师。
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的思维取向:
-
工程师:比如一个 10
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
-
文学家: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
科学家:为什么会这么高?怎么撑得住?……
无论干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职业(工程师、科学家)的大厦……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工程师的缺乏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学习成绩高 =\=
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
【具体】工程师和实干家、科学家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
【背、思考、继续学习】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
OK。这是教育的弊端,基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本人没有实践过。对学生来言,我们不能改变老师,这个问题只能自己解决:要背、也要思考、还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每个人都必做的。学习使人年轻。
背也是需要的,但不是全部。学习就好比盖一座大厦,地基很是重要。这个地基是什么呢?就是背。
思考,要思考什么呢?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要了解是怎么来的,多读传记有好处。
要学到老,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是必须的。具体的学习过程当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战略的进行。。
【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相处】即要有个人的理想又要能融入团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在崇拜盖茨和乔布斯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庞大而又高效的研发团队。以一戟之力完成霸业的英雄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团队的合作才是创造神话的必经之路。
【不要把工作变为枯燥】要在竞争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研发和竞争是每个工程师不可避免的现实。大家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可这才是工程师的生活,要轻松的活在这些问题之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功时刻的兴奋。这里的“累”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工程师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益谈,不该发生的科学发明
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都是人类的一笔财富, 但是我们不一定要使用他们,如果他们的效果是负面的. 爱迪生发明了1999种失败的灯泡,
我们只用了第两千种成功的. 科学家们做发现和发明的时候, 当然有利益人类的心. 但如果人心不够好的话, 科学和发明会用在负面的地方.
原子弹, 火药, 转基因技术, 生化武器, 都是这样的例子. 在历史上和正在发生的历史上, 他们都起了负面的作用,
成为历史负面人物的利用工具. 科学是无辜的, 有辜的是人。
原子核能。这种人为产生原子的不稳定而激发能量的方式,不是人类应该应用的发明。日本的大地震余波衍衍,主要都是核电站闹的。人类应该
开发绿色,永续新的能源,如太阳与海洋。《海底两万里》中有讲,利用海中的纳作阳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现在还没成事实。《海底两万里》的几十年后人类作出了潜水艇,用这种海水电池应该也不远了吧。
还有转基因技术,则是现在时。它本是科学家们弄着好玩儿的, 当然也想用他利益人类. 现在有人拿来种庄稼, 以科学的名义,
以世界粮食不够的名义, 进行推广. 世界粮食不够的问题不是科技问题, 而是体制问题, 因为分布不平均. 而科学呢?
实践是检验科学的标准. 不幸的是, 在这个实验里, 人是样品. 这是拿人做科学实验, 做可能性研究. 要先征求一下样品的同意,
因为有人权的问题. 其实又回到老话, 有必要么? 没有啊. 有人拿无辜的老鼠作实验. 实验的结果有两种, 没事儿, 有事儿.
可是两种结果都不能用, 因为老鼠不是人. 总是有人会质疑实验的结果. 而这质疑呢, 都是合理的.
公平的讲, 要尊重每个人的心. 要告诉人家那种食物是转基因的, 那种不是. 美国就是这么做的. 有人不在乎呢, 那也是他的选择.
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乎, 也有很多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的实验结果. 在这种很有争议和问题的前提下, 尊重人的心和选择是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你是正当的而不是别有用心的话. 这是针对个人.
日本地震眼里的核电站. 人类科学发明的反思
日本是很强的国家,人力和物力上皆如是。他的核电站也应该是很强的。这样的核电站在强震面前,也变得微弱了。这一点,日本政府也觉得丢脸,丢面子。
中国对建造核电站的重新考量,是很明智的举措。核电站,真的是一只打开的原子弹,这颗原子弹,建在你的本国. 日本都盖不住,
来个导弹飞弹,这个容器就开了。导弹飞弹可比原子弹便宜多了,容易多了。
人类的科学与发明,都是中性的,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使然。但是人不是中性的,有些发明,比较倾向于被负面的人利用,我们讲他们是不该发生的发明。笔者看来,有三个不该发明的发明(发现):
1。原子核能。这种人为产生原子的不稳定而激发能量的方式,不是人类应该应用的发明。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原子弹是在二战中的日本,它的效果把全世界都吓坏了。后来就是用它做发电厂,然后出了三次大故:苏联科尼切夫,美国的三厘岛,和日本今天发生的。
人类应该用新的能源与发现,如太阳与海洋。《海底两万里》中有讲,利用海中的纳作阳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现在还没成事实。《海底两万里》的几十年后人类作出了潜水艇,用这种海水电池应该也不远了吧。太阳能
2。化学武器。人类的耻辱。在历史上的战争中被不齿的用过几次。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科学应用。现在连911都不用了, 用它太缺德了...
不提它那么多了。
3。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高技术,源于发达国家,后很快售出到南美,印度,及其亚洲发展中国家。转基因技术就是把昆虫、动物、细菌的一部分基因转移到蔬菜、水果、粮食中去,达到增产、抗草、抗虫要求。听起来农夫和国家会喜欢。不过有几点不太好的:安全吗?转基因的种子不能播种,转基因的粮食虫子不吃,转基因与商业,专利依赖性太强。。
。这些话听起来,都不大好听。
我们首先注意到:转基因不是杂交。杂交已经存在几千年了。转基因是在动物与植物之间,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像艾滋病,这是一种跨物种的感染,是绝对不该拿人来做实验的。尽管如此,初步的,有限的,“适可而止”的实验已经显示了不妙的结果。网上不利的报道很多.
尽管如此,转基因被移交到发展中国家,至于第三世界是不是接受,就要看他的领导、决策阶层是不是够聪明了。很明显,转基因问题并不是科学问题
而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ta要用人的身体来做实验. 中国的问题是: 我们缺粮食吗? 有必要拿国民,拿国土做这个实验吗?
如果在逻辑问题前面还说是的话,那就是有别的原因了.要有人想腐败,
当然也可以用科学作借口的. 不过,靠这个混饭,不仅不光彩,对自己的心也太残忍了些.
2010, 2011年地球灾难连连. 自然灾害不再被认为是偶然事件. 而是和全球人类的集体行为有因果关系. 我们要为发生过的事感到惋惜.
我们也要反省我们的生活,并且作出改变.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而且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
仔细观察“不可能”这个字【IMPOSSIBLE】
你也许可以看到“我可能”【I'MPOSSIBLE】
主题:碰到问题时不要马上说不可能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通用汽车的客户与该公司客服部间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理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它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
※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
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数据,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数据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启动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琐”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而且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
仔细观察“不可能”这个字【IMPOSSIBLE】,
你也许可以看到“我可能”【I’MPOSSIBLE】
这个差别的关键乃在于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及“理解力”。
科学是多道环行的车。信仰是一条道的单线车。
如何·做科研
胡立德:科学的乐
“要短,要令人惊讶,要尽可能让多的人看到”
大部分科学家其实还是那样子,他们不懂!他们不知道你不可能在故事里把所有东西都讲出来。科学并不是只有竭尽全力做得比别人更好,与此同时你还要能放声大笑,能喜欢上你所做的东西。
更多
中文:科学 vs 英文:science
英文:science
science, 词根sci-来自拉丁语,原本的意思是“知道”, sci=know, to know 。 拉丁语动词scire(“知道”)
,conscience的字面意思就是“完全知道的东西”,用来表示不用人教,天生就知道的东西,也就是人天生就有的是非善恶观念。中文常常翻译为“良心、道德心”。单词conscious和conscience差不多,但它是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完全知道”,引申为“意识到的、神志清醒的,有意的”。be
conscious of
sth意思就是“意识到某件事”。单词conscious和conscience差不多,但它是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完全知道”,引申为“意识到的、神志清醒的,有意的”。subconscious:[,sʌb'kɑnʃəs]adj.潜意识的;下意识的,结构分析:subconscious=sub(在下面)+conscious(意识到的)→潜意识的,subconsciousness:[sʌb'kɑnʃəsnɪs]n.潜意识;下意识状态。https://www.sohu.com/a/309584016_75670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017.shtm
到了后期,science的意义也有了转变,变成了分科之学,主要是数理化生,变成了和哲学不同的一个学科,哲学是不分学科的,而科学就分成了以下的很多学科,甚至社会科学也变成了科学,political
science[社科]政治学 ; 政治科学 ; 政治 ; 政治系
natural science[科技]自然科学 ; 理学 ; 博物 ; 理论科学;computational science[数]计算科学 ;
科学计算 ; 计算机科学;Android science人型机器人学
中文: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的中文的来源,
18世纪以前,西方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寄身于自然哲学之中。当明末徐光启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学习西方学术时,他把西方自然哲学翻译为“格物致知之学”,简称“格致”、“格物”,或“格致(物)学”、“格致(物)之学”。徐光启说:利玛窦的学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修身事天的宗教学问,一类是格物致知的学问。多亏徐光启这位热心西学的学者,找到了“格致之学”这样一个好名字,严复首先用“西学格致”翻译science,后来又借用了science的日语译名“科学”,在日语中,“科学”一词作为译名出现于明治初年,是从“分科之学”的意义上理解science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量日文科学书籍的翻译引进,特别是废除科举、推行新的教育制度以后,“科学”也就逐渐取代了“格致”。20世纪初年的科学刊物名称,就不再使用“格致”一词,而多采用“科学”之名,到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改革教育制度,通令全国在学校机构设置和课程设置中一律取消“格致科”。自此,“格致”被彻底弃用,“科学”一词就更人尽皆知了。回顾历史,我们切不可小看这一名一词的变化,“科学”取代“格致”,标志着近代科学在中国赢得了其应有的地位,而不再需要借助于“西学中源”之类的假面具,寄人篱下。这以后,人们不再重视古代的经典,纷纷抛开线装书,如饥似渴地学习起科学新知来。至此,“科学”也就名正言顺了。
Science的翻译:科学vs格物学
大家知道,现在这个词语的中文翻译是““科学”,源自日本,这里我们试一试比较“科学”和 science 以前的翻译“格物”哪个更好一些。
将 science 翻译成“格物”或者“格物致知之学”,应该是始于明代的徐光启,他是将西方的 science 引入中国的先驱,那时的
science 还是以物理学为主的自然哲学,那时西方的 science
分支自然也不如现在这样纷繁复杂。“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意思是“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最先引入的 science
分支是天文学、数学以及物理
(大家不必去争论什么天文算物理或者数学不算自然科学等无关紧要的话题),到清代特别是清末才传入更多更具体的科学分支,例如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比较这两个翻译哪个更好,适当留意这个背景是重要的。
要比较两者的“信达”,首先我们得弄明白 science 的具体涵意,其次是“科学”、“格物”的具体涵意。首先,science 这个词根 sci-
就是 know/knowledge 的意思,它来源于拉丁语
"sciens",原意是将知识分割成更小的部分进行研究、从而发现真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随处可见的,例如毛爷爷的“各个击破”的战术,计算机中的“divide
and
conquer”算法,等等。考虑到科学起源于古希腊,所以考虑这个词语在希腊文中对应的词“epistm”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里俺偷个懒,将维基百科对此词条的解释抄录如下:
1) (philosophy) Scientific knowledge; a principled system of
understanding;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empiricism.
2) (specifically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know-how; compare techne.
3) (specifically Foucaultian philosophy) The fundamental body of ideas
and collective presuppositions that defines the nature and sets the
bounds of what is accepted as true knowledge in a given epistemic epoch
好,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再来看相应的汉语翻译:科学 vs
格物,“科学”一词,单看字面意思,基本上就是“将(知识)分类(科)”的学问,或者关于“规则”的学问。“科”字的本意,是“品类、等级”或者“法式;规制
(norms/rules)”的意思,
朱熹已经给“格物(致知)”加了注释: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字本身也有和科差不多的意思:格子,格范,准则等)。这个解释和 science
的拉丁文、希腊文原意似乎更为接近,所以,如果这两个翻译让我从中择一的话,我会选择“格物”一词作为 science 的翻译。
为什么要用科学这个词:54运动,白话文,打倒封建主义,推翻四书五经,文化大革命,都是为了标新立异的一个利益驱动。历史上中国是个封闭的中央帝国,惟我独尊,science
要在中国生根发芽,颇为艰难。什么西学中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类的说法,无不折射出 science
为了取得“官方”地位的曲折和艰辛。“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儒家经典,它肯定对 science
被华夏文化所接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个名词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
(也就是后来北大校长。当时北大校长是严复。严复本人也是喜欢用格物这个名词的) 才正式废除“格物”这个名词,自此“科学”一词才一统天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95feb0102x26z.html
“道”与“术”
【science 一词的词根sci=to
know知道,是人们通过后天的观察学习所得到的东西,道(或慧)是人们用心与自然直接沟通所得到的。】“道”与“术”是有区别的,“道”可以译为wisdom,它是一种至上的智慧,或者更确切的说,它是一种慧,不是智。所谓慧(wisdom),从心,它是一种感悟,是对自然、社会、生活中道理的感悟,一个人能悟道,叫有慧根。而“术”是下一个层次的,可以译为science或technology,可以理解为“技术”,它等同于“智”,这样说起来很抽象,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身体内部得了病,可以通过做CT或磁共振透视,看到体内的病灶,这是个“术”层面的东西,也就是science或technology,而支撑这个技术的“道”则是X射线能够穿透能透过许多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的特性,根据这个规律制成设备应用于医学就是“术”即CT或磁共振。而且展现形式各有不同,利用X射线的透视特性所做的技术不是有很多种吗?这便是“道”与“术”的区别。
器件 device 分成三类
一类是被动就是RLC,
R是耗能,L是存储磁能,C是存储电能;
一类是主动就是晶体管如MOSFET,
晶体管是电的智能操作、三端器件(控制时空,如触发器控制“时”、反相器控制“空”输入控制输出;
一类是转换就是sensors,
sensors是
物化生
↔ 电能
的相互转换,物化生是物理化学生物,其中物理就有电热力波微场6大项(电磁学,热力学,力学,波与振动,微纳学,场论(电磁场,强场弱场,重力场)。
R
LINKS
最早积极推动中国建卫星的是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他也是科学院卫星设计院的首
任院长)。科学院58年建的科学仪器厂到65年成了卫星总装厂。卫星研制在科学...
km2000.us/mywritings/c... 2006-05-11
- 百度快照 - 评价
:信仰是一条线,科学是多向线
下面的图示形象的解释了信仰和科学的区别。信仰和科学都是解决自然与人类的学问,迄今为止,两个都没有全面解决自然与人类的疑问。...
km2000.us/mywritings/b... 2012-03-08
- 百度快照 - 评价
[图文] “发现”是指已经存在的东西,“发明”是指创造没有过的东西;“发现”是科学,“发明”是技术,是工程师。 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的思维取向:
工程师:比如一...
km2000.us/mywritings/s... 2011-04-01
- 百度快照 - 评价
主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生命科学的的迷-科学是纯客观的吗?科学将自然现象,遵循固定的实验方法,每个实验的人都会得到一样的结果,跟主观没关系。不过这种古老的科学...
km2000.us/mywritings/w... 2014-05-19
- 百度快照
转基因科学研究得以全球推广,孟山都等转基因种子公司无疑是幕后推手,这些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编造了“一个足以大到欺骗全世界的谎言,而且是年复一年的欺骗。一个...
km2000.us/mywritings/g... 2012-02-21
- 百度快照 - 评价
微博:图解:科学方法、工程学方法、思想方法、管理学方法
【http://km2000.us/mywritings/5w1h.html】思考方法 图解法 5W1H分析法 各种问题分析图
图类别总结 ...
km2000.us/mywritings/5... 2011-10-01
- 百度快照
科学教育,科学与生活
- 视频,杨振宁: 生活感悟,学习生活,美与物理学,我与恩师 ,研究经历,生活与科研 杨振宁:
物理学的两次革命,毕业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杨...
km2000.us/mywritings/e... 2012-04-13
- 百度快照 - 评价
最终,颜宁成为获奖的12个国家28名科学家中的一名。科学家的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化!颜宁把走遍世界看作是当科学家的“福利”当科学家的“福利”...
km2000.us/mywritings/e... 2013-01-04
- 百度快照
╭★╯美好是一种能量╭★╯付出和快乐的关系╭★╯ 美好是一种能量,幸福和快乐的科学图像
...
km2000.us/mywritings/l... 2012-03-08
- 百度快照 - 评价
太阳的光是白光,后来牛顿把它分成了七彩光,现在的太阳能科学又把光能转成电能。整个的思路都是西方科学发展的思路:动能的来源是电能和空气压缩能,汽车,电机,都是...
km2000.us/mywritings/f... 2011-02-28
- 百度快照 - 评价
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其构造及原因,并取名为——莲花效应。我们将以此现象作为探讨,深入并研究所能应用的范围和成效。
更深广的意义,影射到我们要学习莲花的自洁...
km2000.us/mywritings/w... 2009-02-23
- 百度快照 - 评价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圣雄甘地:一个国家伟大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印度国父)
梭罗:在人类逐渐进化过程中,不再吃荤是...
km2000.us/mywritings/z... 2009-10-27
- 百度快照
理科状元应艺琳:首先,你得喜欢,对知识和科学的喜欢
孙婧妍 首先,你得喜欢 1. 首先,你得喜欢 2. 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
km2000.us/mywritings/g... 2012-06-03
- 百度快照 - 评价
科学的主观层面尽管科学在上个世纪是客观世界的学问,但在21世纪,有很多实验开始揭露科学实验的结果与主观有关。这些实验也许会让古董的科学家认为是迷信的产物,...
km2000.us/mywritings/m... 2000-01-01
- 百度快照 - 评价
文件格式:PDF/Adobe
Acrobat - HTML版
在我下一 游海底世界的时候——也许是最后一次,谁晓得呢 ——,我会在我多次走过的海洋深处重新看见我曾经研究过的一切,您也将 成为我科学研究的同伴。从这一天...
km2000.us/mycollection... 2013-05-15
不了解神(奎师那)的科学的人,一般总认为物质世界的创造是为了满足生物的享乐,生物本身就是“purusas”——即物质能量的原因、控制者和享乐者。但是,由《博伽梵歌...
km2000.us/mycollection... 2011-01-01
费伦教授原来服务於上海复旦大学,现任上海市经络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费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从一九九三年开始从事经络物质的研究,一九九八年三月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第...
|